测试版
| 加入收藏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医院概况 >>科研教学 >> 正文

科研教学

唐山市抗癌协会

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线科普专题---关于乳腺癌

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
科普文章 关于乳腺癌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


    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到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,并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步增加,因此,引起了许多女性的重视。很多女性在查出自己有乳腺增生以后就会非常紧张,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关于乳腺癌应该了解的知识。

一、乳腺癌的10个典型症状

1、乳房肿块,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;

2、乳头改变,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,但对50岁以上,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;

3、乳头凹陷;

4、乳头瘙痒、脱屑、糜烂、溃疡、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(PAgEt病)的临床表现;

5、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,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,可形成“酒窝征”;

6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,造成皮肤水肿,而毛囊处凹陷形成“橘皮征”;

7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,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,甚至融合成片,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,形成铠甲状癌;

8、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,皮肤充血红肿、局部皮温增高;

9、淋巴结肿大,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,晚期乳腺癌可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引起肿大,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或对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;

10、另外,晚期乳腺癌会出现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。

二、乳腺癌10大认识误区 

1.生娃越多越不得乳腺癌?

并非绝对

20世纪70年代,一项世界范围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,初次生娃年龄<20岁的女性,患晚发型(绝经后)乳腺癌的风险可降低50%。有研究认为,生孩子多可以减少或延滞雌/孕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影响。生3胎以上的女性,乳腺癌的风险均显著减小。还有研究显示,生娃个数多对晚发型(绝经后) 乳腺癌具有保护效应的同时,对早发型(绝经前)的乳腺癌发病却具有促进作用;初产>35岁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。因此,针对年轻育龄女性而言,生的越多,患乳腺癌风险越低。但对于初产>35岁的女性而言,多生则增加绝经后的患癌风险。看来还是早生娃,多生娃好,不要当丁克。

2.哺乳会降低乳腺癌风险?

乳腺癌的生物学很复杂,卵巢激素可单独诱导癌细胞分裂,雌激素与孕酮叠加诱导作用加强。哺乳对乳腺有保护作用,可能是由于哺乳期卵巢激素水平下降,细胞分裂诱导性降低,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。所以,不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的妇女,母乳喂养时间越长,患乳腺癌的风险越低。

3.胸大的女性患病率高?

不一定

乳房的疾病多与腺体相关,与乳房大小没有必然联系,胸大的女性虽然腺体量可能更多,但患病率不一定高。乳腺癌病因尚未明确,但普遍认可的相关因素有:年龄,遗传因素(有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患癌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倍~3倍),初潮年龄早(<13岁),绝经年龄晚(>55岁),初产年龄晚(>35岁),长时间服用雌激素、高脂饮食、肥胖、酗酒、病毒感染,放射线作用,以及长时间精神紧张,机体抵抗力下降。


4.戴文胸可增加乳腺癌风险?

不一定

穿戴文胸并不是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,合适的文胸对乳房是起保护作用的。当站立或剧烈运动时,文胸可以减少运动时对乳房韧带的过度拉扯,减少乳房下垂的发生率。但长时间、甚至睡觉时都穿戴文胸,胸部局部血液运输会受影响,虽然不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,但是并不利于乳腺健康。

5.流产会增加乳腺癌风险吗?

尚不明确

有研究称,人工流产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。研究认为高雌激素为乳腺癌风险因素,而怀孕前三个月雌激素水平迅速增高,若在此时终止妊娠,将明显增加乳腺癌的风险。人工流产会造成体内激素水平迅速变化,对身体肯定是不利的,女性应关爱自身,减少人流的发生。

6.喝红酒会导致乳腺癌吗?

多喝肯定会

年龄,体重,生活习惯(饮酒、抽烟)都会影响乳腺癌的患病风险。2011年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曾发表文章,每周饮酒3杯~6杯的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15%;每天平均饮酒(包括红酒)两杯以上者,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51%。<24岁的女性患乳腺癌概率较低;24岁以后患病率逐渐上升;50岁~54岁最高,此时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大,内分泌功能紊乱,容易引发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各种疾病;54岁以后呈下降趋势。肥胖会导致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,雌激素水平增高。发胖年龄越早,乳腺癌患病风险越高。绝经后肥胖也容易导致乳腺癌。

7.胸部按摩可否降低乳腺癌风险?

不会

适度的胸部按摩可以改善局部循环,增加舒适度,从中医角度讲疏通经络,对乳腺健康是有益处的。但胸部按摩不会改善女性的遗传基因,也不改变女性体内激素水平,所有宣称“胸部按摩降低乳腺癌风险”都言过其实。而且过度按摩可能会损伤乳腺组织。

8.避孕药会导致乳腺癌吗?

激素类会

市面上,大部分口服避孕药都是雌孕激素复方避孕药,含雌激素、孕激素。雌激素可促进正常乳腺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增殖,促进乳腺癌的发展,而孕激素的影响尚不明确。2007年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雌孕激素复方避孕药列为女性致癌因素。有研究显示,正在服用或最近服用过激素类避孕药的女性,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从未服用激素类避孕药的女性,服用激素类避孕药超过10年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显著高于服用激素类避孕药不到1年的女性,并且患癌风险会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。

9.假体丰胸会增加患癌的风险?

不会

假体丰胸材料硅凝胶已通过严格的安全性试验,现广泛应用医学不同学科。因此不用过分担心假体丰胸会增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。并且,到目前为止,也没有文献或病例报告认为乳房其他整形手术与乳腺肿瘤有关系。

10.乳腺增生会导致乳腺癌?

不会

乳房可以分为腺体型和脂肪型,中国人多为腺体型乳房,相比于脂肪型乳房(乳房内脂肪比例高),可能乳腺增生比率更高。但乳腺增生并非肿瘤性疾病。国际上也不认为乳腺增生会导致乳腺癌。

三、与乳腺癌相关的生活方式有哪些?

(1) 熬夜: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,使大脑激素分泌紊乱,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。

(2) 精神刺激:精神刺激可导致内分泌失调,促进乳腺癌发生。经历过精神创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提高至普通人群的2 ~ 3倍。

(3) 吸烟:吸烟是乳腺癌的诱因。吸烟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要高出普通人群2/3。青春期开始吸烟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将增加70%。

(4) 人工流产:流产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骤变从而使乳腺上 皮发育异常,多次流产刺激可成为乳腺癌的诱因。

(5) 紧身内衣:穿紧身内衣易致乳腺癌,紧身内衣及过紧的 胸罩会影响淋巴回流,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。

(6) 激素类药品:为了使乳房丰满或延迟更年期而服用雌激素类药物,会导致内分泌紊乱,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。因此,对雌激素类药品的使用要谨遵医嘱,切不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。


四、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?


1.没有生育过,或者生产第一胎宝宝时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;

2.初潮时年龄小于12岁,停经年龄晚于50岁的女性,行经时间比较长;

3.曾有过乳腺癌病史,做过乳腺切除手术;

4.患有重度不典型增生,或者患有管内乳头状瘤病;

5.有过家族乳腺癌患病史,一级家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子女)或二级家属(叔叔伯伯、姑姑阿姨、外祖父、外祖母)患有乳腺癌,尤其是这些家属在较年轻时(绝经前)患乳腺癌;

6.年轻时因患淋巴瘤对胸部进行过放射治疗的人群。

     如果符合上述情况中的一至二条,就存在高危风险。这时候得将乳腺筛查的计划提前,我们倡导普通人群筛查年龄在40岁以上,而高危人群可能要挪到35岁。如果家里的患病亲属年龄较小,在50岁以下甚至更年轻,那么作为亲属,国外有推荐筛查年龄提前至25岁左右。

    对于年轻的筛查群体,筛查项目与普通筛查群体不同。对普通40岁以上的筛查人群,我们推荐使用乳腺X线检查+超声检查。但是年轻人群因为房腺体十分密实,乳腺X线检查的敏感性会受影响,推荐乳腺乳腺磁共振筛查。


五、乳腺癌的高发人群

1、未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更大,女性要在合适的年龄段生育,能帮助稳定体内激素水平,女性一旦超过36岁还未生育,体内激素水平会受到影响,雌性激素分泌过高会影响乳房健康,会对乳房和卵巢造成刺激,甚至还会诱发乳腺癌。

2、重度乳腺增生的女性,乳腺增生是女性的常见疾病,重度乳腺增生是非常危险的,重度乳腺增生会对乳房造成威胁,乳腺增生容易出现雌激素分泌异常,雌激素分泌异常只会导致病情更严重,乳腺增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,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。

3、习惯性流产的女性,这类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,人流对身体伤害非常大,经常做人流会造成多种健康隐患,经常做人流会对乳房造成伤害,女性多次做人流更易得乳腺癌,反复刺激会影响乳腺组织,容易导致乳腺组织发生病变。


六、如何远离乳腺癌困扰

1、女性千万不要随便乱用药物,尤其不要乱服用抗生素和激素类的保健品,乱用激素类保健品,会影响乳房健康,会对乳房造成刺激,容易引发乳腺增生和乳腺癌,远离乳腺癌要避免乱用药物,生病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。

2、不要经常生气发怒,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琐事生气,不生气能保健好身体,经常生气对乳房伤害非常大,良好的心情可以避免内分泌紊乱,经常生气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,内分泌紊乱会对乳房造成刺激,也会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病。

3、经常熬夜对乳房危害大,也会影响激素水平和内分泌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乳房健康,能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病,能保护乳房健康,能有效预防乳腺增生和乳腺癌,女性要想远离乳腺疾病,要定期做乳腺检查,注意乳腺癌的预防。

文章来源:人民健康网


科普视频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乳腺癌诊疗策略

请打开链接观看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m7FPHXcKshDLDss_EGmsQ

唐山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马杰教授视频讲座.jpg

视频分享:马杰 唐山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

视频录制剪辑:唐山市人民医院影视宣传办公室

编辑:董倩    唐小梅